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。通过实习,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、生活习性、对环境的适应,掌握动物标本采集、鉴定和保存的方法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锻炼和培养观察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因此,动物学野外实习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,更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过程。
一、野外实习的目的及意义
1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,巩固理论知识,注重能力培养
通过实习,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动物学知识和野外调查的方法,从而加深和补充课堂学习内容,应用所学知识,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。野外实习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升华,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,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、巩固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和过程。通过野外实习,认识不同环境中主要代表动物的基本特征、生活习性、分类地位等,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。野外实习不同于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,它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验证,更有对所学知识的发展和升华以及实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。野外实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。
2、掌握标本采集、制作和物种鉴定方法
通过实习,不仅认识更多的动物种类,更重要的是掌握各类群动物的采集、制作和保存方法,学习、充实动物分类的理论知识,学会各类海滨动物的采集、麻醉、标本制作及鉴定方法。通过各类动物标本的采集、观察、培养、麻醉、固定、标本制作、分类鉴定等一系列过程的实施和学习,掌握海滨动物野外调查和研究的基本方法、基本技能,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工作及毕业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。
3、结合实践,学习动物学及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
通过实习,观察、了解不同生境类型中动物的主要生态类群和动物的行为,如观察记录动物的繁殖行为、取食行为、种内和种间的竞争行为等,使学生学会用比较分析的思维方法,观察和研究各类动物的生活习性、种内和种间关系、物种的生态分布和数量变化,分析探讨动物在大自然中的地位、功能作用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。
4、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意识
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然界,通过对各类群动物的观察、采集,不仅了解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,深刻体会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统一、生活习性和环境的统一,而且更深刻地认识和体验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。使学生学会观察自然、认识自然的方法,探讨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与环境类型变化之间的关系,增强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动物资源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,培养对动物科学研究的兴趣。学会分析动物的益害,能识别经济动物和有害疫源动物,同时,防止被动物伤害,自觉地投身于环保事业,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。
二、实习内容
1、学习和了解实习基地的地理位置、海区概括、潮汐现象等海洋基本知识。
2、学习和掌握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活习性、采集方法、标本固定及制作方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。
3、学习和了解潮间带的生态环境,认识常见及重要的海滨动物。
4、结合市场调查,认识常见及重要经济动物种类。
三、实习时间
动物学课程野外实习时间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5~7月份进行,历时2周。
四、实习组织
动物学野外实习由beat365官方最新版统一规划安排,成立动物学野外实习领导小组,组长由院系领导担任,负责实习工作的布置和领导,副组长由专业指导教师兼任,负责实习期间的全面工作,下设业务组、后勤组和文体组。